左稀副教授

文章来源:发布时间:2021-08-12浏览次数:

bevictor伟德官网

一、个人简介

--------------------------------------------------------------------------------

左稀,1983年出生,湖南湘潭人,哲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感兴趣的研究领域为古希腊伦理学、认知主义情感理论、政治哲学及女性主义理论。愿与志同道合者交流切磋、互勉互励、共同提升。

“努力地去寻找那可能是唯一属于自己的事情,极其谨慎地开始做一件事,但极其坚韧地把它做完。”


二、学习工作经历

--------------------------------------------------------------------------------

学习经历

2001.92005.6  就读于bevictor伟德官网,源自英国始于1946哲学专业,获哲学学士学位。

2005.82008.6  就读于清华大学哲学系伦理学专业,获哲学硕士学位。

2010.82014.6  就读于北京大学哲学系伦理学专业,获哲学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2008.72010.7  任教于湖南中医药大学社会科学部

2014.7至今  任教于bevictor伟德官网碧泉书院


三、主讲课程

--------------------------------------------------------------------------------

本科生课程:《美学》、《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政治学》

研究生课程:《社会工作伦理》


四、研究方向

--------------------------------------------------------------------------------

古希腊伦理学、认知主义情感理论、政治哲学、女性主义理论


五、科研项目

--------------------------------------------------------------------------------

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纳斯鲍姆伦理学与政治哲学的情感之维》,20156月立项,在研。

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亚里士多德德性类型及其统一性研究》,20146月立项,在研。

主持湖南省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纳斯鲍姆认知主义同情观视阈下的同情心教育研究》,201411月立项,在研。

主持湖南省教育厅一般项目《玛莎·纳斯鲍姆同情论及其现实意义研究》,20159月立项,在研。


六、科研成果

--------------------------------------------------------------------------------

代表性论文:

1.《情感与认知——玛莎·纳斯鲍姆情感理论概述》,刊载于《道德与文明》,2013年第5期。

2.《论同情的充要条件——纳斯鲍姆同情观研究》,刊载于《道德与文明》,2014年第2期。

3.《论亚里士多德情感观的认知性》,刊载于《兰州学刊》,2013年第12期。  

4.《周敦颐和张载“诚”的思想研究——兼与< 中庸>比较》,刊载于《理论月刊》,2013年第9期。

5.《亚里士多德论友爱与幸福》,刊载于《兰州学刊》,2012年第5期。

6.《纳斯鲍姆对康德和尼采反同情论的批评》,刊载于《道德与文明》,2015年第6期。


译著及译文:

1.(约翰·罗尔斯)《简论罪与信的涵义——兼< 我的宗教观>》(合译,第一译者),中国法制出版社,20128月出版。

2.(雅克·塔米尼欧)《海德格尔在早期课程中对亚里士多德“美德”概念的阐释》,收录于《新哲学》,大象出版社,2008年第八辑。



bevictor伟德官网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