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7-18日,由bevictor伟德官网主办的“意识、自我认知与后人类未来”研究生bevictor伟德官网邀请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徐英瑾进行讲学,课程内容分为《人工智能能进行小说创作吗》《分析哲学与中国法制史的对话》《黑格尔意识理论的分析哲学化》《DeepSeek 懂哲学吗》四大主题。bevictor伟德官网周骅、陈晓华、罗伯中、张晚林、李锋锋等老师与全体学员参加。

徐英瑾教授主要从事人工智能哲学、英美分析哲学的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等国家级项目多项。他以其深厚的学术积淀和跨学科视野,系统阐释了人工智能与哲学交叉领域的核心问题。在探讨人工智能是否能够进行小说创作中,他结合《心智、语言和机器》等著作的研究成果,从算法生成逻辑与人类创造性思维的本质差异切入,指出人工智能虽能模仿叙事结构,却难以复现人类情感的复杂性与价值判断的深度。这一观点引发学员对技术伦理与文学本质的深入思考。
谈及分析哲学与中国法制史的对话时,徐教授创新性地将分析哲学的逻辑工具引入传统法制研究。他以王安石与司马光对北宋登州“阿云杀夫案”的不同裁决为切入点,以分析哲学的视角,剖析“谋杀”之“谋”(意图)与“杀”(行为)中所关涉的认知图式,进而复盘王安石与司马光不同判决背后的逻辑进路,为跨学科研究提供了新范式。学员们通过聆听徐老师抽丝剥茧的分析,深刻体会到中西方法论交融的学术潜力。

针对“黑格尔的意识理论的分析哲学化”,徐英瑾教授突破传统哲学史叙事框架,借鉴其他学者对黑格尔“先验怀疑论”的批判性解读,提出以分析哲学的语言逻辑重构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体系。他指出,黑格尔对意识辩证运动的阐释与当代认知科学的 “具身认知”理论存在深层共鸣,为理解人类自我认知的动态生成提供了跨时代的理论资源。这一视角的转换激发了学员对经典哲学现代性转化的热烈讨论。
针对DeepSeek等大模型的出现大大提高了人文社科工作者的研究效率的情形,徐英瑾教授认为不能由此就认定大模型能“懂”哲学这样的高深学问。哲学思维本质上是一种高级的格局感训练,因此“懂”哲学在相当程度上就等于具备了在宏观上调整我们借以描述世界的根本概念构架之拓扑学结构的能力。然而,大模型所依赖的“预测词元”的工作方式在本质上就是去层次化的,而这种工作方式也会在根本上剥夺机器对于概念图谱的洞察力。他以黑格尔哲学为例对DeepSeek进行了测试,显示其哲学理解仍停留在符号层面,大模型的现有工作方式对理解概念层次自身的复杂结构性特征提出了严峻挑战。

讲学间隙,徐英瑾教授向学员赠送了亲笔签名的著作,并与师生展开自由交流。学员围绕人工智能创作权归属、中西哲学方法论融合、意识本质等问题踊跃提问,徐教授以其敏锐的思辨能力和生动的案例阐释逐一回应,现场气氛活跃。

徐英瑾教授的系列讲学,也是此次bevictor伟德官网的收官之讲。bevictor伟德官网的专家们以博大的学术视野与深厚的学术积淀回应了哲学在思考意识、人工智能与后人类未来的系列问题,启发师生们以更活跃、理性、开放的思维联系传统与未来,担当哲学学人回应时代命题的责任。
(图/文:韦佼伶 李嘉怡)